为什么?看法:我参与了一条评论,但马上又闭上嘴[一次目更~]

我觉得后来我慢慢变得不愿参与评论了,有时候无意中发出的一些话也不知为什么就会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反击”,于是说话越来越谨慎,越来越需要充满更强的求生欲,因为我也不知道我说的这句话中哪里会被揪出来。虽然我参与的不多,但是有些时候会在一部分评论区看到的一些争论,仿佛在和我争论一般让我觉得很累。更多时候我是打出一串评论,稍微停了停,然后全部删掉。


我想转发来支持闭嘴的想法,但转发这个想法似乎又说明了我并不是真的想闭嘴。好像也只有把手机丢了才能解决这个矛盾[doge]

从人出发去讨论。

人的人格中就有一种叫破坏型人格:会将事情下意识或非下意识往破坏的方向推动。(你曾经可能无故浇s无数蚂蚁、可能一脚踩崩一个烂橘子、可能打碎过茶壶的内胆)见到有人加塞就说撞过去、见到有人闯红灯就说撞s他、见到熊孩子就说打一顿。其实,网络放大了人们的这种人格,是破坏型人格生长的土壤。现实中老实本分的人,可能在网络上这种人格被放大,就会让人想要撞、打、砸。

破坏是人类的天性,有强有弱,因人而异,它一直都存在于人性的幽暗面。破坏天性过强会慢慢让人形成破坏型人格。对于一些网络上破坏性的言论,追求真善美的人当然会感到不舒服,觉得不应如此。但是压制不住破坏天性的人就会很认同,然后拍手称快。想要网络上更加和谐,就需要人人克制,有时候保持沉默也是克制的一种表现。但是克制也需要人的精力


四叔大抵是要结婚了

觊觎四叔这件卫衣已经很久了,傅雷家书那期就开始了[酸了]


“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当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在网上,理中客成了贬义词,用来骂人。


虽然还没看你说啥,占评论先[藏狐]

以前我还能在某些东西下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凡是要放在网络上的东西总是还没写下就被还没有的“评论”所遏制,哪怕是写出来的,也尽量的选择柔和的、中立的词,让自己看起来思虑的很周全,而内心也只是怕被人质疑之后尴尬。

那什么样的事情是能让人安心评论的呢,似乎就是那些能让自己站在绝对道德的地方,一边倒的评论。大家的评论从对事情,到对人甚至对家人,现实上或许是“罪不至s”但网络上的审判却早已经是要将此人千刀万剐,株连九族了。我也会想何以至此,能做到的却只有沉默、沉默和沉默,我害怕我的反对会被误认为同流合污,我害怕我的支持变成压s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实中的大家和和气气,网络上重拳出击,披着善良的外衣,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自以为无懈可击,实际上却在散播恶的气味,然后扩散,聚集,变成一把利剑。这场评论逐渐变成了看看谁能找到更高的道德制高点,看看谁能立于不败之地。当我不自觉的加入游戏之后,恶意就悄然滋生了。

与其说慎言,不如多带着一份善意去发表言论,世界是在慢慢变好的,你说对吧?


小时候都教孩子们要善良,但是长大之后才知道善良的人往往过的都不好。其实很多现在我们看到的所谓恶人们,也许小时候是善良的?也许他们也经历过是否应该让善良慢慢转变为恶的犹豫吧,也许吧。

还有朋友在等四叔更新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和故事新编系列吗[大哭][大哭][大哭]

四叔快看我!更一更吧[大哭][大哭][大哭]


为什么这么多人拥护这种凶狠的话呢?因为很多人都有权益被侵犯,犯错的人却没有得到惩罚,从而内心产生愤怒无奈情绪的情况。当在网上看到类似情况时可以通过这种凶狠的语言来发泄之前挤压的愤怒情绪,心理就会变得舒服轻松,这种情况非常具有传染性能够说明这是人的本性。宣言善意,教育感化有时是与人性相反的,所以教育是很漫长的过程。那有没有快一点的解决方法的呢?有的,就是尽量减少权益被侵犯的情况,高铁可以设置婴儿车间,对恶意加塞的加大惩罚力度。

所以呀,我们要从教育感化和改善规则减少矛盾两方面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随便写的,不要把我骂成哈士奇[doge]

不知道评论啥,就是还挺赞同的。网络上太多恶语相向,可能是为了发泄或者吸引眼球,但让人看到这样的评论还挺不舒服的。


之前看沈奕斐老师说过无效沟通三要素,其中就有猜测用意。当看到别人的言论时,不再关注那个人的话语本身,而是他说这个话的用意,最后争论的焦点就会从最初的话题跳到话语背后的人格上。如果作为一种心理研究是有意义的,但是在与人沟通方面往往最后会演变成人身攻击。现在求生欲之所以强,就是因为在网络上存在大量透过语言本身去猜测背后人格的情况,一个不小心好像自己就会被说成人渣,逐渐演变成不敢发表观点,因为观点本身不再被人关注,人更喜欢去挖观点背后人的痛楚

我有时候在小破站会看见一些,令人愤怒的引战言论,或者是没有脑子一样的发言。有时候我会回复反驳或者批评这样的评论。但隔一小段时间又觉得,回复这样的评论,实在跟着一样毫无营养。于是又会找到之前那个回复,把它删掉,随后选择再点踩和举报[Cat2_Cross!]就是这样,回复没品的评论又很无趣,但又不愿意就这样放任破坏环境氛围,所以选择沉默着把它们清扫一下。


我们与恶的距离,就是我们与善的距离。

谁在操控围观的力量

网络遍布冰冷的目光

屏幕面前放冷的便当

好像也在窥视你我的思想

一个虚拟网络的大魔王

丑恶露出原样它无处躲藏

双手操控着言语的中伤

藏在黑暗角落不停偷偷地张望

魔爪缓慢编织一张恶念的网

一旦粘在上面没有人能够逃亡


没错呢,不仅仅是戾气重的问题了。现在网络就是一个恃强凌弱,任何人可以随意切换身份站在道德上指责你,不准许小部分不同声音出现,飘飘然一句话就要被问候全家的大染缸。

“我常常感叹于那些经历岁月的干扰,依然表现出柔和跟天真甚至优雅的人,他们的人生是多么的一帆风顺,多么的衣食无忧,遇见的人和事传递给他的是多么的美好,才会让他们到晚年了还能表演出这样的优雅风度。”四叔是不是太悲观了,我今天看了一部电影,李沧东的《诗》,电影中的外婆就是一个柔和天真甚至优雅的一个人,而且真的经历了很多很多,她的人生并没有一帆风顺,但是仍然对生活抱有热情,她能倾听树的声音,会笑着抱怨鸟儿的吵闹,她在热爱之后也能面对,她凑齐了怃恤金,亲手讲自己的外孙送进了监狱,这…重要的是我真心认为这样的人是存在的,虽然只是电影里面的一个角色。如果一个人到晚年仍能保持天真柔和甚至优雅,那一定是经历过生活,但又热爱生活的“英雄”


SQ是不是对你太好了,多久了才更一次[doge]

除了不该过度肆意宣泄披着规则的恶意这个观点我赞同,其他的我保留意见。我希望这个世界多一点较真的人,甚至多一点s磕的人,因为规则的边界就是在打破和维护的角力中建立并稳固。当规则得不到遵守,打破常规成为捷径的时候,善意柔和除了带来自欺欺人又能带来什么呢?只是无能狂暴和无能懦弱的区别而已。柔和值得追求,善意需要保护,但绝不能慨他人之康。


恶意穿上了衣服,站在规则里,同样很吓人。

王小波:“不要以为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但这个想法我觉得陌生,我就盼着别人倒霉。”[doge][doge][doge]


我参与了这个视频的三连,却又戛然而止[藏狐]

像极了想说点什么,编辑了很久,甚至来来回回修改措辞。最后只留下了个赞[辣眼睛]


小编,我想跟你说,到晚年都是柔和态度的人,那是因为TA有个幸福的童年,或者伴侣是个天使。我的童年就是不幸福的,但我有个天使的伴侣,他赶走了我内心不少的恶,让我整个人柔和了不少,更让我能够轻易地接触到正能量的人。

“我深知自己并非美玉,故而懈怠不加以刻苦雕琢。

却又半信自己是快美玉,故而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

结果便是,任愤慨与羞恨日益填满助长内心那怯懦的自尊心”

诸君共勉![大笑][响指][捂眼][鼓掌]


中秋去杭州的飞机上,一个年轻妈妈带着两三岁的女儿。飞机起飞前,小姑娘需要自己坐在椅子上,开始哭闹。坐在她们后排的一个小伙子不停的把食指竖在嘴巴前面冲他们发出嘘🤫的声音,并在未果后猛推她们的椅背。空姐过来帮忙打开椅背上的屏幕,找了动画片,小姑娘慢慢止住哭,并乖乖的看了一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些人就丧失了对别人最起码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但凡哭就是熊孩子,别人但凡有不如你意的地方就罪该万s。有没有问过自己,你是圣人吗,你就能一直不给别人添任何一丁点麻烦吗,那么狂躁做什么

感觉小编太儒家了,我更认同法家。

我从不认同“一代人永远会比一代人趋于理想,一代人一定会比一代人更趋于美好”这句话,不然鲁迅先生写的吃人社会何以存在数千年。

个人浅见,人变得更好的原因更多因为社会风气和法律、道德约束。在法律允许中的恶,是否可以理解为:在某种情况下,法律让渡了一定的执法权,只是这个人是否去行使这个权利。但也要明确,如果他的行为超过了法临时让渡的执法权范围,这个行使恶意的人也会收到法律的制裁。

善固然是好的,但在我看来,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对秩序的破坏也是如此,善无法带来更有秩序的社会,只会惯坏更多的人,破坏更多秩序,岂不是更乱?

我们总觉得惩恶扬善是对的,但事情总有两面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没法去说得太清楚的。


同有一个善良到让我从小觉得他懦弱甚至无能的爸爸,但长大后发觉自己越来越像他,也更深切地知道了温和对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人生中想做的想看的美好那么多,有限的时间浪费在生气和计较上真的很亏

昨天早上在豆瓣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小组里面发帖,说了自己大学认真学习拿到奖助学金对家里帮助很大,希望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努力,然后被追着骂说自己的学校这不公平那不公平,说我只是运气好种种,最后被迫不得已删了贴,感觉很难受


规则里的恶:因左脚先踏进公司而被开除[doge]

你这个老伙计,已经说过4次喜欢柔和的人了,为什么还不考虑一下我[妙啊]


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所有恶意,都与发出者本身存在着不安或者不适的感觉有着密切关系。

即使是猛虎与毒蛇,也不会随意地产生攻击性行为。正常的生命体,在自身的感受并不存在无可忍受的不安或不适的时候,表现得都会是比较柔和且宽容的。但,事实上大多数的生命体,在大多数时候都存在着无可忍受的不安或者不适,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在被生物本能在向前或推或拽地奔走。这就决定了,我们平时所会见到的,猛烈的恶意往往总甚于柔和的善意。

其实猛虎与毒蛇也会有娴静的时候,兔子急了也会咬人。这个生命体,它处在什么状态,它就会有什么样的与之对应的外部表征。只不过不同的生命体,它们达成类似的内在状态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很可能截然不同罢了。

另外就是,柔和的外显,往往容易释放一种这个生命体弱小且易于被欺凌的信号,给周围环境中的生命体对之逞恶的行为提供一个引子。所以所有生命体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都会后天地习得一些虚张声势的张牙舞爪。而且越是感到不安的生命体,这种虚张声势的行为也就越频繁。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印象中,是那些相对更高壮的狗被陌生人靠近的时候叫得更猛烈些,还是那些相对更瘦弱的叫得更猛烈些?

可见一斑。

所以说,当我们作为说闲话的理智看客的时候,与其以一种似是若有若无的居高临下的角度审视他人的不理智,不解于他们的野性,不妨也推本溯源地一起看看,那之所以令他们充满野性的源头,亦即,他们在为什么而不安着?

而每每一念及此,其实都不难发现,大多数生命体,它们不安的源头都很相似。大多都在为自身的生命体征能否得以存续以及舒适的状态能否被得到并顺延而不安着。

个人的能力很有限,多数时候,于多数人而言,我们都只有能力平复自己心中的不安与慌张,而无法惠及他人。对于他人,我们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在需要去接近的时候,尽量以一种柔和的状态去接近,不使之产生应激反应。甚至有许多人,他们的一生,大多数时候自身都处在不安与慌张之中,他们连自己都难以平复,所以自然也就无暇外顾。

理智的尽头无疑正是努力令自己成为一种类似于无波古井的平和状态。于内无争,于外不害。亦即中庸。但那似乎又显得有些过于冷漠而像s物了。所以会觉得也需要一些适时且适量的不掺杂思虑的野性激情。

只有当平静从容的宽和心态作为一种内核足够凝练的时候,才能以一种相对轻松的状态达成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外显。

来的早,没想好评论什么,四叔又年轻了,看起来像五十


网络上因为没有代价……所以恶会更容易被表现,但人们总归需要这么一个地方

关于劝架那段感同身受。初中的时候在重点学校读书,班里同学打架打到用对方头撞暖气,已经不知轻重让人看着害怕的时候,全班所有人没有一个上去劝阻或者告诉老师,所有人看得津津有味,和边上的其他人有说有笑,仿佛还期待着更刺激的事满足他们的猎奇心理似的。后来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考到一所普通高中,出了名的那种乱学校,班里的同学反而特别团结。班里打架一定会被拉开,几个人被高年级欺负了全班男生一块去打群架“争回面子”


好想看四叔和罗老师的梦幻联动,共同探讨一些深刻的话题

我很少评论,但这期中弹幕“他已经癌症晚期了,就顺从他吧”,这句话是可能随口一说,但一个癌症患者看着真的很不舒服,可以说是在诅咒那个老年人,也在暗示着癌症患者就是收到报应的,这句话的恶意甚至不比和“撞s他”的恶意低。

为什么?看法:我参与了一条评论,但马上又闭上嘴[一次目更~]的第1张示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易贰评 » 为什么?看法:我参与了一条评论,但马上又闭上嘴[一次目更~]

赞 (0)

相关推荐